月經與生產息息相關,身為女性不能不知道!

月經是女性性成熟的重要標誌,女生在一生中平均會經歷四百多次的月經,人生中幾乎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有這位「好朋友」的存在,規律的月經標示著其可以正常排卵,已經有了孕育新生命的能力。

女性第一次月經的時間點,大約在12~15歲左右,因為受飲食、生活環境、遺傳因素以及先天性發育不良等原因的影響,極少數女性月經初潮可能會發生在12歲之前或18歲以後。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月經初潮可以反應出卵巢的發育狀況。如果初潮時間小於12歲,那么女性有極大可能因內分泌紊亂出現多囊卵巢或導致排卵不規律,導致婚後難以懷孕。而如果18歲後來月經或成年後月經一直未出現,這很有可能說明女性先天性子宮發育不良或卵巢發育不良,極大可能影響懷孕。

所以建議當家中青春期少女過早或過晚來來月經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其就醫檢查。

其次,月經周期也與女性受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其是指女性月經來潮第一天至下次月經來潮之間的時間間隔。一般來說,月經周期時長一般在 21~30天左右,平均為28天

但是如果女性月經周期長期超過35天,也可能會對受孕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月經周期過長可能提示卵子發育速度遲緩、難以產出優質的卵子。而卵子的遲緩發育可能會影響受精卵的有絲分裂,有誘發流產的風險。

女性月經量長期低於21天,也要引起注意。因為周期長期低於21天,往往提示體內黃體功能較差,可能會伴有黃體早衰,極可能誘發流產。所以當女性朋友的月經周期長期偏於正常周期範圍時,建議及時到醫院就醫,檢查病因。

然後,行經時間對受孕也有一定的影響。正常情況下,女性的行經時間會在3-7天,但是如果長時間行經時間<3天時,可能提示體內雌激素水平較低或子宮發育不良,導致女性很難受孕或流產。

如果行經時間長期>7天時,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因為行經時間過長可能提示女性黃體萎縮、子宮炎症、內分泌紊亂、子宮陰虛等問題。而且,月經量對懷孕也有一定的影響。月經量是指一次月經的失血量,正常情況下,女性的月經量保持在20-60ml。如果長時間月經量低於5ml,則屬於月經量過低,而長時間月經量高於80ml,則屬於月經量過高。
 

月經量過低可能提示女性可能有貧血、子宮發育不良、內分泌紊亂等問題,會影響受孕機率。月經量過多也有可能提示女性內分泌紊亂、卵泡發育不足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受孕、甚至導致不孕。

所以當備孕女性長期存在月經量異常時,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但是很多處於備孕期的女性雖然以上情況都屬於正常範圍,仍很久沒有懷孕,這究竟是什麼情況呢?其實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她們沒有了解排卵的日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月經後多久適合備孕?

經期後多久適合備孕?

首先,當女性處於排卵期時,體溫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女性可以在規律睡眠後沒有任何活動前,定期測量自己的體溫並進行記錄,這時間所測量的體溫在臨床中被稱作基礎體溫。而當人們發現體溫在某段時間內上升了0.3-0.5℃時,往往提示處於排卵期。

其次,還可以通過觀察宮頸粘液的變化判斷是否處於排卵期。因為女性在排卵前會因為體內雌激素的刺激,導致白帶增多。女性會往往會感覺到私密處伴有明顯潮濕感,這是排卵期的主要特徵。當排卵結束後,白帶也會隨著體內雌激素的降低而減少,白帶也會恢復正常。

然後,排卵試紙也可以有效判斷是否處於排卵期。因為女性體內有一種叫做促黃體生成素(LH)激素,此激素的濃度會隨著卵泡的成熟而升高,逐漸達到最高值。而當卵子排出後,LH的濃度又會恢復到正常水平。排卵測試紙就是通過測試LH的濃度來判斷是否處於排卵期。


為什麼有些孕婦懷孕後還會有月經?

臨床中,很多女性在確認懷孕後卻仍然會來月經,這究竟是什麼原因?生活中孕媽媽出現這種症狀時,應該如何處理呢?

1.先兆流產

除了生理情況導致的出血以外,臨床還有部分出血患者是因為先兆流產導致的。一般來說,當孕媽媽頻繁發生不規則的出血症狀腹痛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因為這可能是先兆流產的症狀。

所以建議孕媽媽出現先兆流產後,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保胎治療,保持良好的作息、飲食習慣,禁止自行用藥。

 

2.受精卵著床不穩定

臨床中約有24%的女性,在孕早期都會伴有少量出血的症狀。但是和正常月經量不同,孕早期的出血症狀會比月經量少很多,且也比正常行經時間少,約持續1-3天。

這很大可能是因為是受精卵著床不穩定導致的,因為母體中的胎盤還未形成,所以導致子宮內膜中的血小管破裂而出現了出血的症狀,這是非常常見的生理現象。如果孕媽媽因為受精卵著床不穩定導致出血時候不用過於擔心,只要積極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檢查,就不會對胎兒的發育有什麼影響。

備孕的女性朋友要積極了解以上月經以及排卵知識,科學備孕。如果長時間備孕失敗要積極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及時了解個人健康情況。孕早期媽媽也要注意密切觀察自身情況以及胎兒的發育情況,如果出現了孕早期出血正症狀,也要及時就醫,避免其他意外情況的發生。

分享工具:

按追蹤 加入粉絲!好文章 每天找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