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做一個廉價的人!

懂事的人都在承受委屈,

體諒別人的人都不被體諒。

為什麼越是對一個人越好,越是不被珍惜?

是我不夠好嗎?

“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太好了。

就是因為對誰都好,你的好,就變得格外廉價。”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正如《人間失格》裡說:無論對誰太過熱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成年人的關係,不是費力討好,就能換來笑臉相迎。

也不是掏心掏肺,就能換來感激不盡。

姿態過低、脾氣太好,受傷的只會是自己。

永遠記住,在任何關係裡,不要做一個廉價的人。

 

沒有底線的付出 換不來對方的感恩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公式,叫100-1=0。

意思是,你對別人好100次,他也許記不住。

但只要有1次不滿足,就會抹殺之前所有付出。

多年前,杜汶澤和劉德華在拍攝《無間道》時,成為了朋友。

當時杜汶澤雖然拍了不少戲,但是一直不溫不火。

於是劉德華找各路人脈提攜他,漸漸地,杜汶澤終於有了名氣。

杜汶澤一時之間沒錢買房,劉德華就大方地將自己的豪宅低價租給他;

杜汶澤結婚沒人撐場子,劉德華就擠出時間做他的伴郎,給足了他面子。

後來杜汶澤想轉行做導演,預算不夠。

劉德華大手一揮,投資千萬港元,幫助他拍攝電影。

電影上映後,票房慘淡異常,錢都打了水漂,劉德華也毫無怨言。

此時不死心的杜汶澤還想再拍第二部,劉德華為了避免損失,婉轉拒絕了他。

沒想到,杜汶澤懷恨在心,在媒體面前大罵劉德華“不仁不義”,

並聲稱自己“和姓劉的勢不兩立”。

劉德華頓覺心涼,一直覺得自己做的夠到位了,最後竟未落得一個好字。

人性最卑劣的一面大抵如此。

習慣了索取,便忘記了感恩;習慣了接受,便覺得理所當然。

正如歌曲《爛好人》下的網易熱評所說:

對誰都真心卻做不成好人;有人對著你微笑,

背後說你蠢笨;有人收了你禮物,心裡罵你窮困。

付出過了頭,別人就會習以為常,得不到感謝不說,還可能被人家拿住話柄。

把別人的事太放心上,可能換來的只有冷漠和怨懟。

在現實的社會,不妨做一個涼薄一點的人。

不無底線地幫誰,更不要毫無保留地付出。

你的善良和好心,都應該留給更值得的人。

 

不講原則的忍讓 容易被人當軟柿子捏

電影《黑名單》中有一句台詞:

為什麼別人敢在你身上做壞事,

是因為你讓人覺得在你身上做壞事,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

聽起來很殘忍,但確實是實情。

很多時候,你之所以受欺負,就是因為欺負你沒有成本。

在《奇葩說》上,柏邦妮講過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那時候她是個矮矮胖胖的小女孩,在人群中毫不起眼。

有一次上體育課,有位男同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用籃球砸向她的頭。

那一瞬間,委屈、心酸、茫然的情緒在她心頭,如潮水般湧上。

但是她選擇了忍讓,始終不吭一聲。

從此以後,那個男同學愈發肆無忌憚,動不動就把她當成受氣包。

對方不是嘲笑她的跑步姿勢,就是傲慢地指使她做這做那。

但是不管遭受了多大的欺辱,她都沒有反抗。

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她也只會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偷偷哭泣。

後來柏邦妮逐漸長大,她發現自己的性格越來越敏感自卑。

更嚴重的是,只要回想起這段經歷,她的內心就痛苦到猶如刀絞。

心理學家張德芬曾說過:

人與人之間,常常是彼此吞噬的關係。如果“我”不夠硬,就很容易被“他人”吞噬。

有的時候,我們也希望,一時的忍讓能夠息事寧人。

殊不知,過度的忍讓,只會是一味自製的砒霜。

在猶太教奉為圭臬的《塔木德》裡,人們往往用“薩布拉斯”來形容猶太人,“

薩布拉斯”翻譯成漢語就是“仙人掌”的意思。

猶太人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就應該和仙人掌一樣:內心柔軟,外錶帶刺。

仙人掌無法成為嬌豔的花朵,但因為長滿了尖銳的刺,卻可以保護自己柔軟的心。

做一個心存良善但不好惹的人,才是保全自己最好的方式。

 


當你變得不好惹世界才會變得溫柔

經濟學家凡勃倫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將一種高品質的巧克力定價為1美元,將普通巧克力定為1美分。

出乎人意料的是,大家都去買1美元的貴巧克力。

於是他得出了一個結論:消費者更願意為高價的商品付費。

後來,這個現象稱為“凡勃倫效應” ,並被廣泛地運用在了心理學領域之中。

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其實也是一樣的現象。

一個人表現出來的狀態越是卑微、越是好說話,在別人看來就越是廉價;

一個人表現出來越是高貴、越是有姿態,反而越會吸引人。

作家汪曾祺早年間性格一直溫潤隨和。

相較於其他文學大家凌厲肅穆的形象,他顯得格外平易近人。

但這樣的好脾氣,不僅沒有為他迎來好運氣,反而帶來了許多的煩惱。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一位痴迷文學的青年。

青年試著向汪曾祺求教寫作的經驗,沒想到對方如此慷慨,將自己的心得悉數教授。

後來為了方便每日聆聽汪曾祺的教誨,青年請求搬到汪宅居住。

汪曾祺覺得有些為難,因為自己的住處實在狹小。

但青年表示自己願意蝸居在逼仄的地下室,汪曾祺只好同意。

沒想到,青年搬進來後,

總是在天不亮就舉著牙刷去敲汪曾祺的門,並毫不客氣地讓他為自己指點稿件。

汪曾祺數次忍著睏意為其指點稿件,可青年的文章實在乏善可陳,沒有改善的餘地。

終於,在多次被打擾之後,汪曾祺忍無可忍地向對方下了逐客令。

一個清晨,他對舉著牙刷的青年說:

你以後不要再來了,我很忙;

你不可以在外面說我是你的恩師,我沒有你這個學生;

你今後也不要再寄稿子來給我看。

一番拒絕的話說出口,汪曾祺終於過回了清淨的生活。

更令他意外的是,之前傲慢無禮的青年,

此後對他竟另眼相看,言語間充滿了敬仰與尊重。

武志紅說:“當別人感知到你是一個不好惹的人,

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最後,也容易收穫好的關係。”

面對他人的予取予求,一味妥協,一味接受,只會讓自己身心俱疲。

學會拉黑一個人、試著拒絕一件事,並不會對誰造成多大傷害。

當你硬起心腸,變得不好惹時,世界反而會對你溫柔以待。

 

作家黃啟團有一本書叫《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在書中,他寫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每個人都在無意識中教會了別人如何對待自己。

有的人教會別人尊重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如何愛自己,

有的人則教會別人如何傷害自己。

這世上,懂事的人都在承受委屈,

善解人意的都不被理解,體諒別人的人都不容易被體諒。

痛過一次就會明白,成熟不是一味遷就和讓步。

而是在該拒絕的時候不手軟,該狠心的時候不退讓。

抬高自己的姿態,亮出外在的鋒芒,才能灑脫過好下半生。

分享工具:

按追蹤 加入粉絲!好文章 每天找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