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後排出寒濕的時節到了,記得做好3件事補足體內陽氣!

一年四季,我們身體裡都在慢慢積累寒邪,趁著伏天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散掉你身體裡各個角落的寒濕,事半功倍。過了這個時候,氣血往裡收,就不太適合這樣大張旗鼓的補陽氣,散寒濕了。

這幾個方法最適合伏天來做,不要錯過。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伏排胃寒,按一按這裡:

現在正是中伏(到8月14日),中伏排胃寒正是時候。張寶旬有一個排胃寒的小妙招,他是這樣說的:

胃寒不適,按壓魚際青筋處,打嗝為有效。輕刮勤刮去胃寒。

為啥是魚際呢?

看看你手掌的大魚際,如果顏色發青,這說明胃中有寒。為什麼顏色會發青呢,因為脾胃虛寒,氣血運行就會變慢,魚際這個地方的氣血運行自然不好,出現清寒之色。

魚際穴是肺經的穴位,其實也是刺激肺經,肺主氣,朝百脈,激活肺經的魚際穴,肺氣強了,幫助把腸胃的寒氣排出體外。

怎麼操作呢?

你可以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順時針按揉,也可以按壓,一般會比較酸疼,因為這塊肌肉麵積比較大,相對可以忍受,能打出嗝最好啦。中伏按壓最好,中伏排胃寒。借著天時事半功倍,當然過了中伏也可以按壓。

「春灸氣海,秋灸關元」

體寒體虛的人在立秋後別忘記艾灸這裡

立秋(後天,8月7日)灸關元穴,有助於補陽氣,去寒氣。自古就有「秋灸關元春灸氣海」固本培元的方法。關元,顧名思義,就是關上元氣之門,使元氣不再外泄。秋天是固守陽氣的最佳時節,這是順應天時,做到天人合一。

關元在肚臍以下,也就是位於中下焦,溫暖的是中下焦的陽氣,溫陽補腎,固先天之根本。

在肚臍以下三寸的位置。我們把自己的四個手指併攏的這個寬度,就是3寸。

每天10~15分鐘即可,一周1~3次,感覺上火就停下來。陰虛+濕熱中熱特別重的人不艾灸。過了立秋,天氣燥熱了,就不要艾灸了。



如果你下焦虛寒比較嚴重,也可以多多拍打和艾灸八髎穴,八髎可以調理整個子宮的供血,氣血過來了,身體清理和滋養的效果就跟上了。

泡腳去濕,最簡單的祛濕方:花椒煮水

 

濕氣,蔓延到皮膚上,就是難受的腳氣,濕疹,各種小疹子……都可以讓花椒登場。

花椒20粒,10g食鹽,大火煮沸,小火煮15分鐘,用於患處(熏洗、塗抹),每天10分鐘。

花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接腥、涼血潤燥。是濕氣,特別是寒濕妥妥的克星。如果你常常待在空調房間,每天感受著冷氣的澎湃和臟腑深處的寒氣。或是舌苔很厚,特別白膩,濕氣很重,都可以用花椒泡腳。

越是伏天,出汗越能出透,通過泡腳,能把深層的寒邪濕氣,排的更徹底。如果是冬天,腠理閉合的時候,則是向里收的時候。

分享工具:

按追蹤 加入粉絲!好文章 每天找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