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辭掉「白領工作」允許女兒不上學!一家人重建「133萬坪雨林」只為等花開,7年後連LV都找上門!

「我用半個世紀,等來了花開的一秒鐘。」

那年,因為一句情話,李旻果辭別大城市的生活,和丈夫來到西雙版納被燒掉的荒山上,用最原始的方式重建雨林,埋下一粒種籽,靜靜地等它發芽,開花,結果。因為精明的商人將雨林里的各種樹都砍了,為了生產我們的輪胎、雨衣、鞋子……


 

在環境修復這件事上,小編總是很著急,可李旻果卻說:「慢一點沒關係,我們還有下一代。」

(繼續往下閱讀…)


 
 
 

「我不能給你無盡的財富,但我可以給你無盡的花朵。」

為了這句情話,李旻果接受了馬悠博士的告白和求婚,辭掉工作,追隨他來到無人的雨林,結婚,然後種樹養花。

那時的西雙版納,一處處雨林被單一的橡膠樹覆蓋,它們繞著山體的等高線有序排列,如同一枚枚人類文明的指紋,深深地嵌在西雙版納的土地上。

一年又一年,40萬公頃(約12億坪)的熱帶雨林消失不見。

那一年,馬悠47歲,李旻果30歲,他們說,要一起做那片雨林的守護者。


 

馬悠,德國生態學家。1989年開始,馬悠在菲律賓創建了群落式雨林再造模式(Rainforestaion),被稱為「雨林再造之父」。1997年,老馬受德國政府的委派來到中國,擔任中德政府間合作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恢復和保護項目』專家組組長。

———

2011年,一場山火把幾乎整片雨林燒毀。

馬悠博士沒有見證這場會令他心痛的大火,一年之前,他已經離開西雙版納,離開這個世界。

那一年,李旻果41歲,她成了雨林里,最孤獨的守護者。守護這座雨林里的日子,一晃就是18年,「也可能會是一輩子」,她想。

即使是馬悠已經離開,即使守護者只剩下她一個。

 

她時常還會想起過去的馬悠——

馬悠愛蘭花,歐洲人稱他是「蘭花的上帝」。曾經有許多蘭花長在雨林的樹上,樹沒了,蘭花也相繼死去。甚至許多蘭花的品種瀕臨滅絕。

那時的馬悠,看著滿目瘡痍的雨林大地,看著無數曾被大火灼燒過的土地,感受著雨林在旦夕之間付之一炬,換以無數的農耕地、茶壟、橡膠林的現代文明,內心感到苦痛又憤怒。

這份苦痛和憤怒在馬悠那顆柔軟的內心走一遭後,又迅速變轉成行動力。

他帶著李旻果,在西雙版納開始了『再造雨林』的研究和試驗。

 

夫婦倆買下15畝橡膠林地(3015坪),再把橡膠樹一棵棵砍掉,他們開始重建雨林。

一顆顆種子撒下去,一棵棵樹苗長出來。

馬悠和李旻果,期待著它們能在十年、二十年後長成大樹,再逐漸恢復成雨林的模樣。

「我們種下了很多植物,包括茶,但他們只想要茶。」雨林之外,有許多人只想爭一份利益。

當旻果傷心絕望的時候,老馬卻不死心,抓著旁邊的一叢小樹苗就說:

「你看周圍還有很多原生的物種,有些樹不想死,即使被火燒過,依然頑強生長著,不停地,努力地發出新芽。」

 

一年一年過去,他們的大女兒林妲,二女兒宛妲也相繼出生。

於是,兩個人的雨林,圍繞著他們親手建起的房子『湄公山莊』,慢慢變成四個人的雨林。

有了孩子後,心境似乎變了,從前只覺得自己是在為生態保護堅持,為雨林堅持,為一朵蘭花堅持,但現在他們又多了一份為愛付出的堅持。

 

2005年,李旻果跟老馬,從老班章村民手裡承包了6666.6畝(約133萬9866坪)布朗山土地,成立了中國首個民間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天籽老班章保護區』。

為此李旻果還起草了一份宣言:「讓我們老班章的這片山地雨林,再次從這塊土地上站起來」。

從此,老馬和旻果在一片森林覆蓋率只有16%的荒地上種樹,林妲和宛妲則時常光著腳丫在森林裡躲迷藏。

6666.6畝,總共是約4400000㎡(約133萬9866坪)土地。

———

他們沒有特意送兩個女兒去學校,而是讓她們住在森林裡。

 

今天追一隻蝴蝶,明天撿一片落葉,彈一首鋼琴的曲子,或者到森林裡畫一幅畫,或者和旻果一起在屋前的小路上撿一撿掉落的蘭花種子。

沒有教室,沒有固定的上下課時間,沒有亂七八糟的家庭作業……

兩個姑娘只需要憑著自己的興趣學習鋼琴、下棋、繪畫等知識,偶爾也跟著旻果和老馬在森林裡來去,看一朵花開的樣子,記幾種植物的名字。

春去秋來,她們在長,樹也在長。

一家人溫暖有愛的生活四季綿延。直到2010年1月,馬悠先生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

 

有時候我們無法猜透命運的安排,只是任由命運的齒輪從我們的生命里划過,至於它要留下什麼,又安排了什麼我們全然不知。

2011年,又一場無名山火肆虐蔓延,多年栽培的林木燃燒殆盡。

看著熊熊燃燒的大火,旻果恨得差點一頭撲進去。「許多次我都不明白,為什麼這個世界一夕之間便天翻地覆了。可過後你總是會發現,天還是天,地還是地。」

生活要繼續過,路要繼續走,可是雨林呢?

十幾年的春夏秋冬,日日夜夜,早已將她們的生命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每年買種子、做肥料、農民的人工,雜七雜八的投入大概在200萬。積蓄已經花完,和LVMH的合作也是杯水車薪。

但除了往前走,她別無退路。

李旻果翻出和老馬結婚前的行頭,準備出山。

多年前,面對雨林被橡膠林替代的狀況,馬悠先生曾說:

「從科學的角度看,經濟利益是當地民眾的基本需求,所以我們必須要保證,雨林也能產生經濟效益,這是我們最根本的研究目標。

設計並建造一片雨林,其中有飛鳥,有蝴蝶,有所有的一切,同時還能提高當地人的收入,這樣他們才能放棄單一種植的方法,甚至在枯萎的草地上種植多種植物。」

野蜂蜜可以釀酒,混合松花粉還可以做面膜,有些蘭花提取出的植物精萃做護膚品有上好的抗衰老效果……

當然,也不只是出於單一的經濟效益考慮。

這一片雨林,李旻果已經守了很多年,但還不夠,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雨林,正視雨林,並加入到愛護雨林的隊伍中來。

李旻果女士與楊紫瓊女士

———

於是,她開始和一些品牌合作,推出雨林生物經濟變現的合作方式;她開始接受採訪,出席頒獎禮。

她要以「人」為媒介,增加「雨林」在公眾面前的曝光度。

「天籽」是生物多樣性發展研究中心,旻果帶著「天籽」的團隊開展了與諸多國際品牌的合作,嬌蘭、路虎、捷豹……

李旻果帶領「天籽」的團隊漸漸建立了「再造雨林」經濟上的強大後盾,媒體曝光也與日俱增,但這些都還不夠。

大家看到了這顆「種籽」,還要讓大家來參與栽種,體驗雨林修復再造的重要性。

在這片土地上,在和LVMH的嬌蘭品牌合作十餘年後,基於信任和讚賞,LVMH和李旻果合作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茶靈品牌,用她保護的古茶靈普洱茶,研發出全球第一個普洱茶護膚品牌。也和她誕生了第一個親生品牌。使雨林里的生物不止以一種形態存在大眾面前。

———

2017,旻果又在與世界對話的過程中找到了新的方式:建造拾得天籽永續雨林聚落。

拾得,俯身撿拾,方可知得、懂得、獲得。

人類曾經畏懼自然,後來懂得敬畏自然,但也曾經企圖戰勝自然。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過後,我們似乎懂得了自然,但卻忘記了敬畏自然。我們對其資源肆意挪用,卻忘了它原本也有它的肌理,需要它的呼吸。

它也可能生病(氣候變暖),可能發脾氣(氣候兩極化),甚至可能帶來無數的毀滅(冰川融化、生物多樣性銳減)。

是時候,讓更多的人一起,把失去的都拾回來。

拾得天籽永續雨林聚落,

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海拔1800公尺高的勐海縣

布朗山布朗鄉老班章村。

拾得天籽俯瞰效果圖,這是中國唯一的布朗族鄉,也是茶祖古濮人(布朗人)的聚居之地。加上此處地廣人稀,每平方公里只有17人的人口密度下,一個人就可以獨享一片廣闊的天地。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帶來充足的陽光和雨水,年平均氣溫20℃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各種動植物繁衍生息的天堂。班章村裡的班章普洱茶更是聞名世界,但班章普洱茶之所以出名,是源於它的生長特徵。

———

在雨林的大環境中,老班章茶樹周邊生長著其他物種,茶樹上則盛開著蘭花。

古語講『蘭韻茶茗』,受蘭花滋養的班章茶,一夜成名,身價倍增。

它高昂的價格讓人們開始了大規模種植,班章山就變成了只有茶樹的山。而當茶樹上不再有盛開的蘭花,班章茶也早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品味。

恢復班章村的雨林面貌,十幾年試驗的結果已經小有成效。接下來,就是讓天籽山有機會成為人類尊重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模板。

良好的生態模板建立以後最重要的是推廣並使用,否則人們還是會陷於資源掠奪和環境破壞的惡性循環中,而再造雨林也會成為一場空談。

所以,拾得天籽最重要的是科學中心。

除了科研,這裡還將為到訪者設立關於雨林知識的課堂。

科學家聚落

———

天籽旗下的每一位專家,包括已經成為小小生物學家的森林精靈林妲,都將成為這裡的老師,給到訪者講解雨林系統中不同植物的特性、作用,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同時,廣闊視野下,一口森林味兒的呼吸中,關於一杯普洱的故事也就在茶樹邊上說道了起來。

科學家聚落效果圖

———

參觀完雨林的核心部分,又可到雨林慢食研究所看看。

天然的山野平台上,看山勢綿延、觀雲海翻湧。

一群人親手到松樹下採摘新鮮的金蘭,交由米其林大廚料理。雨林多情作物下的每一口,都有著別處的食物難以比擬的獨特。

雨林慢食研究所&聚落LOBY效果圖

———

從慢食研究所出來,就該循著來時的方向往住處回去。

山谷之間,一棟棟樹屋隱身於高大的林木之間。鳥語響在耳邊,山谷的風從腳下一溜而過,蘭花的香氣馥郁馨香。

更重要的是,房間裡並沒有空調。

露台效果圖

———

真正的大地建築只需要通過對屋子坐落的位置以及朝向進行精心的設計,山風入屋,自然帶來涼爽。

清風吹拂,樹,還在原來的地方,唯一不同的是在屋子的周圍新種了各種香草。

夜幕夢間,香草的氣息縈繞在屋子周圍,好夢的同時,形成一個蚊蟲鼠蟻皆不能近身的保護殼,這一招,老祖宗在多年前,早有經驗。

科學家聚落房間效果圖

———

聽說,

茶對於布朗族是非常神聖的,

它超越一個飲品的地位,

承載著他們祖先的靈魂。

早在千年之前,

生活在此處的布朗族祖先

會在死前給自己的子孫留一把茶籽。

而面對子孫們不解的眼神,布朗族的先輩說:

「如果今天,我給你們留下金山、銀山,你們會花光、用光。如果我給你們留下成群的牛羊,你們也會吃光、殺光。而茶籽,你會把這個茶籽變成茶林,一輩子都喝不完,用不完。」

這個故事,也是『天籽』名字的來源。

如果有一天,種籽沒了,那便是一個物種的毀滅。

天籽、天籽,意思是『天賦籽權』。

李旻果和馬悠相信,除了人和動物以外,每一朵花、每一棵樹也應該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

多年前的一次電視節目裡,主持人問:「從一粒天籽到還原一個雨林,要多長的時間?」坐在一旁的馬悠先生回答:「很幸運,我們還不算太晚。」

多年以後面對同樣的問題,李旻果說:「80年不夠,100年。100年不夠,我們還有下一代。」

從一粒種子到一片森林,

這是大自然的奇蹟,

而源於森林的我們,

更需要敬畏自然守護自然,

你願意和我一起嗎?

分享工具:

按追蹤 加入粉絲!好文章 每天找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