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罹患胰臟癌,僅剩2個月生命! 胰臟癌太危險了,你不可以不知道!

84歲知名前體育主播傅達仁坦承生命只剩兩個月,當他自述:「我的膽囊全部都已經摘除了,胃曾經切除一半,導致消化系統嚴重失靈,而要替膽管做支架實在很痛苦,最近又確診胰臟癌,覺得人生活成這樣很沒尊嚴!」他語末更是告訴大家,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推動善終權,讓生病的自己不要再拖著。

(繼續往下閱讀…)


 
 
 


胰臟癌是十大癌症死因位居第8至10名,雖然跟其他癌症相比人數較少,但是它可怕是在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患者發現時大多活不過到一年,即使治療存活率到5年的只有5%,是腸胃消化器官中罹癌最難以治療的一種。

胰臟癌近年來有兩個趨勢需要注意,第一,以往男性患者會比女性多出兩倍,但是現在女性患者數量增加,10年來上升兩倍!第二,罹患胰臟癌的患者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在過去,胰臟癌患者多好發在60~70歲之間,現在卻有不少50~55歲的患者,對於這些早發性患者目前也找不到原因。


 

胰臟癌很難被發現,通常確診時已經是第四期,根據研究顯示,適合手術的一、二期患者只佔10到15%左右,而第四期卻佔60%,即使手術也無法根除,只能化療控制病情,而化療的效果卻十分低,讓患者變的瘦弱,連接受化療的體力都消失殆盡!

胰臟癌若是在早期就發現的話,存活率將會大大的提高,發現小於1公分的胰臟癌,5年的存活率便可以高達85%。

 

但現在問題來了,胰臟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感覺,即使做檢查也不一定能檢查出來,到底該如何是好呢?只能從胰臟癌高危險群裡下手,以下高危險群千萬要注意,風險是一般人的數倍。

 

胰臟癌高危險群:

1.慢性胰臟炎:無論是哪一種原因引起的胰臟炎,都會增加罹患胰臟癌風險約10倍!

 

2.基因型慢性胰臟炎:若是有特殊基因突變,胰臟會自我破壞導致上皮組織病變,使罹癌風險增加50~80倍,50歲以前有一半的機率,70歲甚至高達7成的風險,也有人會為了預防而切除胰臟。

 

3.家族性癌症症候群:有些癌症跟基因有關,若是家族有多人罹患癌症,胰臟癌出現的比例也會增加,風險可能增加3~132倍!

 

4.家族性胰臟癌:家族三代以內有2個或3個人罹患胰臟癌,曾經有過一個家族,第一位胰臟癌患者50歲確診時已是第四期胰臟癌,結果一年後陸續又有兩人不到50歲有第四期胰臟癌,醫療團隊開始篩檢這個家族,發現其他沒症狀的家人,三分之一胰臟都不正常,有黏液性腫瘤或慢性胰臟炎。一般來說,家族中有1個人發生胰臟癌,其他家人約增加3~5倍風險;2個人有胰臟癌,約增加6倍風險;3個人以上發生胰臟癌,約增加32倍風險。

 

以臺灣來說,每10個胰臟癌患者就有一個是基因突變,針對上述這些高危險群要用何種方式來檢測,仍然沒有一定的結果出來,目前傾向以非侵襲性檢查優先。

核磁共振(MRI)合併膽胰管攝影(MRCP) 提高發現胰臟癌的機會

 

診斷胰臟疾病的利器之一是「核磁共振造影合併膽胰管攝影(MRI with

MRCP)」,它的好處是在於透過注射顯影劑增加檢出率與鑑別率,經過影像重組後可以發現比較清楚的胰管變化,能有效區分胰臟病灶是水水的還是實心的,也沒有輻射風險。如果做了MRI覺得有異常,建議可以再做內視鏡超音波,這樣較小的腫瘤也可能比較容易被發現,對於胰管內變化偵測得較清楚,並且可以導引作細針抽吸輔助診斷。不過由於是侵入性的檢查,目前不建議當作第一線檢查,且判讀的正確性與醫師的技術與經驗相當有關。

分享工具:

按追蹤 加入粉絲!好文章 每天找給你